1 范圍
本規范規則了進出口茶葉包裝的查驗辦法。
本規范適用于進出口茶葉包裝及其資料查驗。
2 界說
本規范采用下列界說。
出口茶葉包裝及資料package and material of export tea
用于盛裝出口茶葉,能維護茶葉質量和數量或美化裝飾的容器和資料。
3 設備和工具
3.1 測微器。
3.2 鋼卷尺。
3.3 恒溫烘箱。
3.4 天平。
3.5 壓力試驗機。
3.6 拆穿試驗機。
3.7 跌落試驗機。
3.8 恒溫恒濕試驗室。
3.9 臺秤。
3.10 厚度計。
4 查驗項目及辦法
4.1 成品包裝查驗
4.1.1 外觀查驗
4.1.1.1 運送包裝(大包裝箱)
a)箱種:按原木箱、膠合板箱(鉛絲釘箱、包角鐵皮箱、搭攀箱)和紙箱(瓦楞紙箱、牛皮卡紙箱)的結構、質量進行查看。
b)規格:各箱種尺度大小(長、寬、高)及箱板厚度答應差錯均應按包裝規范規則查看。
c)釘制質量:查看口、角檔銜接,釘、攀用量,包角鐵皮寬度,防潮資料及釘制質量,原木箱還應查看拼板塊數和板縫等。
4.1.1.2 銷售包裝(小包裝)
側重查看各種原料的聽、盒、袋是否清潔,有無異味,特別注意與茶葉觸摸的包裝資料的潔凈和衛生,并查看容器圖畫、標記色澤是否符合規則,圖畫套色是否精準及色差的程度,以及外包玻璃紙是否做到挺、緊、牢,軋封口是否平伏結實。
4.1.2 結實程度查驗
4.1.2.1 抗壓強度查驗
將試箱預先處理,使含水量保持在必定的范圍內,按頂、底和旁邊面分別編號,置于壓力機平板的正中,驅動上壓板夾緊試箱,然后以每分鐘(13±2.5)mm的均勻速度加壓至變形或損壞停止。記錄臨界負荷力與大負荷力,以kg表明,試箱分別查驗頂壓和側壓(旁邊面加壓)。每次測驗平等試箱3只,以查驗空箱為主,也可同時查驗已盛裝茶葉的實箱。
4.1.2.2 抗摔強度查驗
將已裝茶葉的平等試箱3箱,先標記箱號、箱棱和箱角的方位,置在跌落機架上,從預訂的高度(一般1.3 m)自由跌落在堅固、平實的地面上.記錄致損狀況,查驗部位分對面、對棱和對角跌落三種,次序、接連跌落至損壞停止。
4.1.2.3 拆穿強度查驗
隨機選取試箱切取(175×175)mm板塊(5~10)塊,逐塊放置在拆穿機的上下兩塊壓板之間,然后調節兩塊壓板,夾緊試板進行測驗,以岔尖沖戳板塊的正面,拆穿強度以kgf·cm表明。
4.1.3 抗潮性能查驗
查驗前將平等試箱3箱編號,并分別過磅毛重和測定茶葉含水量,調節試驗室適度到飽和狀態,溫度到40℃,將試箱按次序放置在恒溫、恒濕試驗室架子上,各箱距離30 cm,密封放置(7~10)天,然后,復磅試箱毛重,并開箱扦取茶葉均勻樣品,測定含水量,核算查驗后的試箱毛重和茶葉水分增長率。
4.2 包裝資料查驗
4.2.1 箱板厚度查驗
4.2.1.1 原木板用鋼卷尺丈量四邊斷面的厚度,取其均值,以mm表明,核算至小數點后一位。
4.2.1.2 膠合板以10塊板平疊用鋼卷赤丈量,再核算均勻單板的厚度,以mm表明,核算至小數點后一位,或用測微器直接丈量單板的厚度。
4.2.1.3 瓦鑼紙板厚度,用厚度計檢測。
4.2.2 鋁箔查驗
4.2.2.1 沙眼:使用燈光透射,查驗鋁箔沙眼的多少,以孔數/dm2表明。
4.2.2.2 厚度:扦取具有代表性的試樣,保持箔面平整,無折皺和機械損傷,隨機挑選不同部位,用測微器檢測鋁箔的厚度,以mm表明,保留到小數點后三位。
4.2.3 資料含水量查驗
4.2.3.1 木板(包括原木板和膠合板):從整批中隨機揀取(5~10)塊木板,截鋸成10 cm×10 cm的試樣,逐一編號,稱重(精準至0.01g ),然后置于(100~105)℃烘箱中烘4h,取出,在干燥器內冷卻、稱量,再以原溫度烘1h,冷卻、稱重,重復操作,直至恒重。按式(1)核算木板含水量百分率(X1):
式中:G—試樣烘前質量,g;
G1—試樣烘后質量,g。
4.2.3.2 紙板(包括紙張):稱取小塊試樣5g,置于已知質量的稱量皿中,在(100~105)℃烘箱中烘干至恒重。按式(2)核算紙板(或紙張)含水量百分率(X2):
式中:G—試樣烘前質量,g;
G1—試樣烘后質量,g。
4.2.4 熒光物質查驗
于暗室中在(350~370)um的紫外線燈下照射試樣(襯紙),查看其有無熒光閃現。
